掃碼點餐、掃碼排隊、掃碼開門……如今,二維碼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,拿出手機“掃一掃”也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習慣。隨著應用場景增多,本該是方便快捷的“掃碼”,卻在有些時候變?yōu)橐环N負擔,給個人生活帶來困擾,“掃碼”的利弊逐漸顯露出來。
“掃碼”帶來的便利。二維碼具有防偽溯源的作用,用戶掃碼后可以查看生產(chǎn)地、獲取最終消費地的信息。二維碼防偽根據(jù)其可加密性,可以確保二維碼的機密性,并且可以追溯二維碼的生產(chǎn)制作過程和流向,讓用戶更放心。對個人來說,保證了支付的相對安全性,避免收到假鈔;更加便捷,不需要隨時帶現(xiàn)金找零;付款更加及時、省時等。對商家來說,提升運營效率、降低成本、吸引客戶引流、更加利于宣傳等。
“掃碼”帶來的負擔。一方面,掃碼有時并不是在給使用者“減負”,反而是“增負”,加大使用成本。有的要打開小程序,有的要求關注公眾號,還有的要跳轉多個頁面,程序繁瑣,浪費時間。有網(wǎng)友提出:“有些地方如果不掃碼就不提供服務,無疑侵犯了消費者的選擇權。這樣的掃碼要求,無論便利與否,都會給人帶來不愉快的體驗。”另一方面,一些掃碼行為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。在使用手機掃碼后,有的會跳轉到“關注”“注冊會員”或“快捷登錄”等頁面,需要消費者授權才能進行下一步,而索取的個人信息包括昵稱、姓名、電話等,有的還要提供身份證號、住址等敏感信息。河南漯河市張先生就反映:“不知不覺,我關注了一堆公眾號,總被推送各種廣告和垃圾信息。”“商家在未明確告知或未取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,超限收集個人信息,本身就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悉真情權、公平選擇權以及個人信息權益。”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編審姚佳認為:“商家在存儲或使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時,如果發(fā)生信息泄露,不法分子則可能會利用這些個人信息從事詐騙活動,造成更大損失。一旦信息被大量泄露,還可能會造成數(shù)據(jù)安全事件。”
科技的發(fā)展,使得支付的手段升級,我們在享受支付帶來的便捷時,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,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,切勿亂掃二維碼付款,避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。有關部門和企業(yè)應當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(fā),合理設置掃碼環(huán)節(jié),確保掃碼既能方便消費者,又能保障他們的權益。同時,消費者也應當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,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(作者:經(jīng)區(qū)財政金融局 侯會寧)